能修法師,1968年出生於江蘇東台,1985年在南京靈谷寺出家,1986年到佛學院進修。後多次出訪緬甸、泰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,1999年任大明寺方丈,2008年赴日本奈良研修,成為繼鑒真之後,第二位到赴日交流的大明寺方丈。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西裝理事、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、江蘇省政協委員、揚州市佛教協會會長、揚州市書法家協會會長、揚州市政協常委。
  詹皓
  僧人書法,是中國書法藝術長河中最美的風景之一,佛理禪趣影響了中國書法千百年來的成就,如今,在宋代六一居士歐陽修所居的揚州蜀岡上,游人如織的大明寺平山堂里,有一位中年高僧瀟灑自如地蘸墨揮毫,續寫著中國書法與佛學禪宗的淵源。他就是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、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、住商不動產揚州市書法家協會會長能修法師。
  和其他書法家不同,能修法師創作書法不在裝潢幽靜的書房,而是在開放式的著名旅游點平山堂內。平山堂內終日人聲鼎沸,堂前一株老紫藤肆意張揚,平山堂一隅,就是能修的工作室。在一張大畫案前,能修淡定從容,裁宣紙,找毛筆,倒墨汁,將宣紙在羊毛氈上鋪平,略一思索,便寫就幾個大字。眾多圍觀者嘖嘖贊嘆,連道自己眼福好,能看到方丈寫字。
  僧人習字是中國的一種悠久藝術傳統,歷代高僧輩出,其中不乏書法名家,而更多的書法名家又深受佛學思想影響,留下了燦若星河的書作。東晉王羲之受魏晉玄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,還曾抄寫經書,唐代智永、懷素,都是著名的僧人書法大家,柳公權也曾抄寫經書,宋代蘇軾、黃庭堅,元代趙孟頫,明代董其昌、徐渭,明清之交的八大山人和石濤,清代以鄭板橋為首室內裝潢的揚州八怪,近代的弘一法師、於右任等,他們的書法意味,與佛學禪宗有著割不斷的血脈聯繫,而八大山人、石濤、弘一本身就是出家人。
  書法有技術成分,需要不斷研習,但到了手熟心熟的程度後,書法好壞,就要仰仗一個人的自身修為了。這個修為,意思涵蓋甚廣,包括了世界觀、人生哲學、心靈高度等。如近代的弘一法師,其書法“筆不設計,無矯飾,真我立於字外,含蓄自然中見性情。”有一種經大繁華、大建築設計悲憂,達於大平靜、大歡欣的境界。他的書法所達到超脫凡俗的境界,不能不說是得之於他佛根的深厚。他把“禪靜”思想融入書法,在書法藝術上,達到了以“寂寞戰勝寂寞”的高度。
  能修法師也曾涉獵弘一體,但他對於弘一體的把握,真正獲得了弘一法師所謂“真我立於字外”的理解,因此,他毫不滯留於某一種特定書體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。
  能修年少求學時就堅持練字,後來跟寺院里的一些書道有成的老僧討教練字,再後來,得到啟功、趙樸初等書壇前輩大家的指導。在與前輩大家交往時,他們常誇獎能修的書法悟性極高。而悟性,卻是書而成道的第一要義。
  能修認為,寫書法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,很多人練這個練那個,想法很多,規矩很多,到頭來卻不得要領。其實,寫書法就是寫自己的心性,心性如何,化作墨跡在紙上,就是如何。所以,能修多年來寫過不少書體,也不拘泥於某一種書體,而是隨自己的內心而行,這樣的書法,更加瀟灑自如。楷書、行書、行草,能修都有涉獵,他的弘一體還深受 好評,但他都淡淡一笑。因為在能修法師那裡,僧人寫書法,本來就是為社會服務的一種。
  為何中國僧人書法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流派,僧人書法為何會達到平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,如何看待和理解僧人書法呢?僧人書法往往將禪機融入書法技藝中,他們把書法和佛法視為一理,認為書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寫字,而是禪悟。
  能修法師也認為,書法為心學,書法是心靈的寫照。能修法師的書法便予觀者心無掛礙的領會,從字里看到了心性,但不經修為,普通人要達至心無掛礙卻難如上青天。
  僧人書法還往往把書法從“有法”變為“無法”。近現代大書法家於佑任曾說:“我寫字沒有任何禁忌,執筆、展紙、坐法,一切順乎自然……動筆時,我決不因為遷就美觀而違犯自然,因為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。”這和能修的“發自心源,成於了悟”的書法觀如出一轍。
  古人雲:藝在靈府,不在手目。靈府即為心靈。只有如僧人那般參透、悟透了生命和世界,才能靈府有藝。  (原標題:能修:瀟灑寫出自己的心性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glq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